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保险知识 - 投保案例助您知晓保险 理解保险 学会投保

实现发财梦的途径有很多,你可以买股票、买基金,可以炒房、养商铺,如果技高人胆大,你还可以进军期货界。但在做发财梦之前,我们是不是还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事?比如,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保险的意义正在于此:给个人投资者一个“安全稳固的退路”,并为你留下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你要做的不仅仅是“花钱”--如果不学习保险知识,30岁的你很可能买下一份原本准备卖给70岁老人的保险。你还需要学习挑选保险代理人、计算每年的保险费用,并学习如何挑选保额,以便给自己一个“足够安慰失败的价格”。这次我们为你找到的两位保险购买者很具代表性--而立之年,面临各种生活压力的湖南人曾望;“三明治家庭”的男主人董拓。他们都属于初次购买保险的人群,在选择险种及保额上有各种考虑不周之处,听听业内人士的分析,看看他们的选择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财富累积型

单身一族的保险详单

讲述者:曾望

地点:上海

个人情况:30岁,单身,年收入12万

年缴保费:11300元

坐在我们对面的曾望有些拘谨。他手里提溜着一个阿迪达斯的小背包,指头下意识的折弄着背带—将其弯折了再拉直。他笑着说,包是A货,路边摊上淘来的,“我这收入也只能照顾摊主们的生意了。”

曾望的年收入在12万以上,但作为“外地人”的他却时刻感到不安和焦虑,这份焦虑感最终促使他购买了人生的第一份商业保险--年缴保费11300元,包含终身寿险、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和综合意外保险的保险组合产品。

“购买保险更多的是为家人考虑。”曾望解释说,上海房价高、物价高,尤其是医疗费用,简直是“不能承受之重”。虽然公司为他缴纳了社会保险,但他依旧觉得“很不稳妥”。

作为外乡人,曾望自认有比较严重的生存危机感:一方面他觉得漂泊和迷茫,另一方面也生怕自己出点儿什么闪失,老家的父母无所依靠,“我老家是湖南娄底山区,没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的人不会知道从山区一步步考出来有多么艰难,父母供我读书吃尽了苦头,所以我想让父母安心一点儿。”

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曾望在2012年2月份开始寻找合适的保险产品。

曾望现在是张江一家大型的电子通讯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月收入8000元,除去每月2000元的房租以外几乎没有大笔的开销,也从不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他积攒的15万元现金都变成了银行卡上的定期存款金额。他说:“对于股票类投资我比较保守,不愿意去承受风险。但保险有返还型的,尤其像这种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在缴纳20至30年之后都可以返还,相当于一个长期储蓄过程,是一种稳健的投资。”

最终曾望看中了一款名为“康颐金生”的保险产品。“这是一款结合了重大疾病和终身寿险的保险组合,满足我返还本金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重大疾病的保险非常全面,不论疾病的种类,而是只要在6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有3种活动无法自理,即可获得理赔。”

一开始,为曾望提供该产品报价的公司是保险中介公司。“但我更愿意和设计、销售这款产品的保险公司直接联系,这不仅是考虑到和中介公司合作会产生额外的费用,更是害怕保险理赔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在了解了该产品的详细条款之后,曾望直接联系了该款保险的发行公司。

最终他购买了保额为30万的寿险,其缴费年限为20年,保障期限为终身,年缴保费9900元。同时还购买了保额为3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缴费年限同样为20年,保障期限也是终身,而年缴费金额为2760元。

他说:“现在新发的病症都比较多,比如H7N9禽流感,肯定不在早前的‘XX种重大疾病保险’之内,所以既然要买医保就一定要买到一个方方面面都可以保障到的。”

但曾望对于“消费类”保险产品较为抵触。在他看来,“这种纯花钱没有返还和分红的保险就是在浪费钱。而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则要‘人性’多了。”

曾望可以在50岁的时候选择用20年时间来领取此前20年的投入,同样也可以在60岁甚至70岁的时候用自选时间段来领取这笔保险,该保险一直保障到他100岁,如果他选择不去领取,则在他本人过世后,这笔保险理赔金会交付给他指定的受益人。

花了一周时间,曾望办妥了保险购买手续,每年缴纳近1.2万元的保费。他自认属于“细心稳重型”的投保人。在大部分投保人都采用“预约地点签单”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着到保险公司详细查看,仔细和保险销售员交谈了解,“从农村来上海的年轻人中,有几个不是这样忧心忡忡呢?即便我不能直接地改善父母的生活质量,我起码要保证在我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成为他们的负担。”

业内观点:

对于曾望这样的投保人,太平人寿保险顾问黄宜平将其统称为“孝心保单投保者”。“在买保险的年轻人中,外地人居多。”黄宜平解释说,与本地人相比“新上海人”的危机感更重,他们认为自己更加漂泊无助,需要寻求更多的生活保障,因此将目光投向保险也就顺理成章了。

黄宜平认为像曾望这样的投保案例还是略显保守,作为一个30岁的单身男士,曾望太偏重于“返还型、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选择。“并不是说返还型的保险产品不好,只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个产品每年需要投入的金额更多,例如同样是30万保额的寿险和重疾险,如果选择消费型的保险产品,则每年或许仅需投入数百元即可,这样节约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投资。”

同时黄宜平也建议曾望,“如果选择返还型保险产品,可以尽量延长缴费时间。”比如曾望可以将20年的缴费时间延长至30年,因为众多保险都具有“保费豁免”功能,即保险合同规定的某些特定情况下导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时,由保险公司获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缴保费豁免属于保险范畴纳后续保费,保险合同仍然有效。这是合理地利用保险规则,同时延长投保时间还可以稀释每年的缴费额度,对于投保人而言也会减少经济上的压力。

单身人士购买保险的“四个先后”

先满足保险规划,后考虑保险产品

在考虑保险规划时,不要一味地比较保险产品,而是要考量保险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因为每个人的经济收入、投保方向不同,所以其规划设计的要求更高。投保人要更多地考虑“组合”而非“个体”。

先满足保障需求,后考虑投资需求

没有家庭的个人很多对投资型险种情有独钟,选择“高收益、高回报”的险种,而忽视保险最原始的保障功能。但当风险来临时,却发现保险“不实用”。实际上人寿保险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人生三大风险:意外、疾病和养老。所以购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先保障后投资的道理。

先满足保额需求,后考虑保费支出

大部分人购买保险比较在意的是付出了多少保费,而不是关心购买的保险产品所能提供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程度。但保额比保费更重要,因为保额是你必需的保障额度,足额保险才是保险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保费支出太少显得保额不够、保障无力。

先满足人身保险,后考虑财产保险

现实生活中,有车族100%的会为自己的爱车投保车险,却忽略为自身投保人身保险;也有很多企业主会为企业投保财产保险,而不为自己投保人身保险。这实际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

三口之家的保险规划

讲述者:董拓

地点:上海

个人情况:34岁,上有老下有小,年收入30万

年缴保费:19705元

董拓是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的总经理,3年前女儿的诞生,让他开始动了买保险的念头。他为一家三口选购了年缴保费19705元的综合保险产品。其包含了夫妻二人的寿险、重疾险和意外险,以及小宝宝的两全险、重疾险和大学教育金等。

一开始,夫妻二人只想为孩子购买保险。董拓解释说有了孩子之后心情激动,“就想将最安全的防护一次性都给她,根本没想过自己。但后来发现,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保险,如果父母出现危险,孩子的保障也随之消失。”

这份投保计划由最初的“专注于孩子”而变为“着力保障家庭中收入最高者的安全”--最终,董拓自己成为了最主要的投保人。

他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当前年收入达到30万,占家庭收入的90%,为了保障“支柱”的安全,董拓为自己投了分红型终身寿险和消费型定期寿险。而重疾险方面,他选择了可以保55种重大疾病的险种。此外还有最高保额为150万的消费型意外险。

“购买两份寿险还是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分红型的终身寿险是董拓买给自己养老用的,而那份20年的定期消费型寿险则主要是保障孩子的权益,“在20年内如果我有什么意外,还可以为他们母女留有足够的生存所需费用。”而20年后女儿董令怡也已经成年,这份保障的意义就不大了。

比较而言,妻子荣萍的保障额度则低了许多。因为不是家庭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所以与董拓相比,荣萍的保单明显“缩水”,其缴纳了保额10万的终身寿险和10万的重疾险,此外还有最高保额30万的意外险,年缴费金额为150元。

对于孩子的投保计划,二人尽可能地做到“滴水不漏”。夫妇二人在3岁大的宝宝身上每年投入了6710元的保险费。其中包含了分红型的少儿两全保险、消费型的少儿重疾险和住院医疗险,以及他们念念不忘的大学教育金。这份教育金每年投入1838元,从零岁开始存储,缴费18年,到孩子18岁时开始领取,每年领取1万元,共分为4年领取完毕。当然为了保险安全性考虑,董拓还为女儿买了每年50.18元的豁免保险费。

从投保额度上看,家庭年投保2万元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但董拓认为买了保险之后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尤其是这个包含了55种重大疾病的保险让我安心。别人可能看病只能用医保范围内的药,而我可以用进口药、自费药。”

业内观点:

黄宜平认为,“重孩子轻大人”是很多家庭买保险的误区。如果是孩子所依赖的父母出了意外,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孩子才是真的失去最基础的保障。

买保险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先保家长—尤其是家庭财务贡献度最高的人,采取这种“曲

线救国”的方式,首先对自己和配偶的保障下足工夫。只有家庭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孩子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总体而言,为孩子提供保障主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保证孩子在家长发生意外后能正常生活;二是解决医疗费用,特别是大病费用;三是筹措教育金。

此外投保人在购买教育金的时候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教育金是采用“零存整取”的方式长期投入,而其基本上不含有什么“保险功能”。整个教育金更像是一个“强制储蓄”的计划。很多父母被这个“教育金”的名字所误导,以为有教育金就真的可以保障孩子的教育,但实际上这笔费用和你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是一样的效果,除了储蓄功能以外不能为孩子的教育读书提供其他更多的帮助。

如何给孩子买保险

孩子该买什么样的保险?

保险产品很多,但分起类来不外乎是意外险、健康险、教育险、分红型的理财险、寿险、养老险、投资型保险等等。为年幼的孩子购买保险则要从实际情况和家庭特性出发,对于孩子的保险重点应该放在意外和健康方面,若家庭条件允许可再投保教育金和理财险,以便儿女成年后,会有足够能力来保障自己的将来。而如果给年幼的孩子购买养老保险那就明显不合算。

少儿保险的豁免条款有什么用?

各个保险公司对豁免的定义不一样,有的公司规定,投保人因意外或者疾病导致身故或者全残、或者重大疾病均可以豁免;也有的豁免条款规定,只有投保人身故才能豁免;还有的公司规定只有意外身故才可以豁免,疾病身故或者全残不在豁免范围之内。建议家长选择时最好问清楚详细的豁免条款。

未成年人社保有哪些服务?

目前,很多城市都将未成年人列入社保范围,比如在上海,孩子可以享受三项社会保障:独生子女保险、少儿社保及少儿门诊、住院大病保险,因此在宝宝刚出生时,家长就不要遗漏为宝宝办好这三项社会保障。社保是“低水平、广覆盖”,尤其是医疗保险面临不少限制,所以还需商业保险弥补社保的缺口与不足以及成年后的终身保障,为孩子经济独立前储备医疗费用。

为什么未成年人最高死亡赔付仅10万元?

由于少儿属于弱势群体,为了防范道德风险,也就是为了防止父母为获得高额保险金而导致儿童的死亡,所以世界各国对以儿童死亡为给付要件的保险保障额都有所限制。我国保险法规定每一个孩子的最高死亡赔付是10万元,也就是说家长给孩子买人寿保险时,孩子死亡给付的累加保障额不得超过10万元,超过部分也是无效的,只是徒增保险费支出而已。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http://www.baodehao.com/study/。买保险,上优孚。优孚保险旨在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以最贴心的服务、最便捷的投保方式,为您提供最具品质服务,让您买的省心、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