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知识 - 政府急需医保新政缓解市民看病难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对于那些中等收入家庭难以承受的疾病,对于那些一个大病就返贫的家庭,要靠政府、慈善机构、保险机构共同努力,“哪怕勒紧腰带也要想办法完善
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医疗保障向来关乎民生大计。但多年来,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民怨颇多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一项针对京沪穗三地居民的调查显示,84.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为改善百姓治病就医而努力,但仅39.6%认为“取得了较好效果”,44.6%认为“没有什么效果”。而且,60.5%的受访者认为“看病难”现象依然严重。
的确,作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医改虽已进行20余年,但这项巨大工程着力多而见效慢,仍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拿大病治疗来说,一人罹患重疾,拖累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这种事例并不鲜见。如去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市民廖某为救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在4年时间里,私自伪造医院收费单据,骗取某医院透析费17万余元,而在其未私刻医院公章之前,已全力救治病妻,落得家徒四壁。事发后,他因诈骗罪被捕。
“刻章救妻”是否应受法律严惩?此案一度在社会上引发激烈争议。而实际上,此间一个更值得反思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让这种因病致贫或返贫甚至因此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少一点发生,乃至不再发生?正如李克强这次特别提到,“病人等钱救命虽属个案,却会对整个社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事实也的确如此。对普通家庭来说,大病治疗的经济负担往往是灾难性的,类似廖某这种个案,经媒体传播,民众在关注案情的同时,难免也会联想到相关的治疗费用。毕竟这些事例背后,几乎都有着因治疗费而债台高筑、“千疮百孔”的家庭财政状况。不夸张地说,大病就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套在普通百姓家庭的脖子上,
当然,对于民众尽快建立大病保险制度的呼吁,政府部门并非“听之未闻”。2012年8月30日,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
当然,大病医保需要公共财政勒紧腰带加大投入,但有些问题并非单靠钱就能解决。要想保障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大病医保的红利,还需更多制度建设。这方面,并不乏先行先试者。如针对因病致贫,上海已在2011年推出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将降低职工医疗互助和社区医疗互助计划的享受门槛,并从事后救助前移到“事前、事中”,推进实时结算。有关救助的评估也将从过去看“收入多少”,变为看实际医疗“支出多少”。这种针对“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及时援助,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民众“病不起”的压力,体现出政府部门对于重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正如李克强所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我们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一如大病保险制度,政府虽不可能解决医药卫生的所有问题,但的确有责任在“病有所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出更多惠民政策,如此才能真正为民众排解后顾之忧。
此次《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市民看病难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保服务,还能够促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扩大我国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