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知识 - 投连险账户需谨慎 谨防销售误导行为
误导销售连连、被指既不保险,收益得看股市脸色、远低于预期的投连险,屡罚屡犯,理赔纠纷居高不下的车财险,坑蒙拐骗、误导销售频频的银保分红险,暴力又造假的航空意外险……每当接听投诉电话,或打开公共邮箱,如今的保险产品纷遭消费者投诉,吐槽纷至沓来。近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推出“乱象缠绕的保险产品”系列报道之四,以飨读者。
打着“理财”外衣回报率极低网友吐槽“好坑人”
据了解,投连险是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且至少在一个独立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寿保险。它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保障主要体现在被保险人保险期间意外事故,会获取保险公司支付的身故保障金,同时通过投连附加险的形式也可以使被保险人获得重大疾病等其他方面的保障。作为与资本市场的波动相关性最高的险种,投连险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大的一个品种。投资方面是指保险公司使用投保人支付的保费进行投资,获得收益。在投连险中,投资风险完全由投保人自己承担,而且投资收益一般没有最低保证。在股市进入上一轮牛市后期,投连险的销售曾进入了最疯狂的时期。
最近据华宝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6月,可统计的近200个投连险账户的单月平均回报率为-5.2%。有网友也发微博吐槽“2008年,我在某国有人寿保险业务员的忽悠下,买了份以为是年投资回报率12%的投连险,3年保费交了6万。最近才弄清保额只有2.8万,算下来年回报也只有1.4%。这种打着理财产品外衣的保险,真的好坑人!”
产品风险大业务员常向不合适人群推销
此前,有媒体曝出,杭州市民许女士投诉保险业务员把风险极高的投连险卖给了自己80多岁的老父亲。原来,在2007年下半年,许女士的父亲拿了5万块钱去银行存款,遇见保险公司业务员,业务员把投连险推销给了老人家。许女士父亲一直以为自己买的事理财产品,根本不知道投连险会亏本,在投资过程中,账户价值跌到最低的时候远远低于2.8万元。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部分保险公司已经遭遇了投连险的集中投诉和退保。而像许女士的父亲这样后知后觉的投资者依然有不少。
业内人士指出,投连产品投诉的主要问题大多集中在销售误导,很多业务员在推销投连险时往往给出较高的投资预期,却几乎不谈投资风险。另外,销售人员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往往说明了产品的初始费用和买卖差价,但却不说清退保费用,以至于客户想退保时才知道还要损失一笔费用。
保险营销员巧舌如簧,误导投资者
记者了解到,当投资者问及投连险风险有多大的时候,有营销员这样解释,“投连险是基金中的基金,风险比买基金还要小。因为投资账户都是由投资专家负责账户内资金调动和投资决策,风险自然会更小,也可以根据收益状况随时转换账户。”有专家指出,“投连险具有投资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及监管风险,并不能简单解释为‘投连险比基金风险小’。”
为何频现误导销售?
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投资功能的新型险种,为何会出现误导销售?
近日,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保险业界人士接受了记者采访,从投资者和保险营销代理人两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首先,投资者没有对投连险形成客观的认识。“投连险既可以投资,又可以保障”,很多投资者在看到这样一种两全其美的产品,往往会蜂拥而上。但事实上,很多的投资者没有对投连险的风险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投连险的实际收益与投资者的投资账户收益直接挂钩,通常,投资账户里的资金会受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
其次,投连险的退保风波及误导销售现象的出现与代理人的误导有关。对很多营销员来说,各保险公司为了争揽保费,对销售业绩的考核的会迫使他们急功近利,增加了误导销售现象的产生。投连险代理人在营销的时候并没有尽到向投资者客观介绍投连险的责任,比如经常会片面夸大产品的收益性。
证监会严管投连险误导销售
针对投连险误导销售现象,早在2007年,保监会便向各寿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明确规定,各公司应切实加强对投连险销售人员的字根管理。自2007年10月1日期,各公司授权销售人员销售投连险前,应自行组织对销售人员的产品和法律知识等进行书面考试,没有通过考试的不得授权其销售投连险。
《通知》还规定,各公司销售人员应向客户正确说明投连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即保险费进入投资账户之前扣除的费用)、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部分领取手续费,退保费用。
投连险保险吗?
投连险真的保险吗?业内人士指出,投连险是一种具有投资与保障双重功能的产品,实则不一定“保险”。
首先,无法保障最低投资回报。记者研究发现,《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投资连结保险及投资账户均不得保证最低投资回报率”。因此,投资者投资投连险并没有最低保障。
其次,股市波动影响投资账户里资金。在所有保险产品中,投连险与股市的关系最为密切。当股市繁荣时,投资收益率就高,反之,收益率就会下降。股票市场上由于经济周期,政策等因素导致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使得投连险业务无法为保险公司左右。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账户里的资金收益是不确定的。
投资投连险小贴士
针对投连险“不保险”,误导销售频现的情况,记者采访了保险业内专家,归纳整理出投资者在投资投连险中不容小觑的一些细节,如下: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购买投连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具备一定的理财经验,对投资和风险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闲余资金较多的中高端人士才是投连险的最佳客户。”但部分保险公司将投连险销售给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对投连险产品风险认知不深,同时,他们承受风险能力也较低。这不,近日有媒体也披露说:“上海重拳整治误导老人投保禁向老人推销投连险”。
第二,要关注长期平均盈利能力及收益水平。投保人不应过于关注某一时期的短期收益。业内人士指出,“投保人投资账户中资产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客户选择的对不同风险等级账户组合的结果和公司的投资水平”。所以投保人只有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投资市场平均收益,实现投连险投资和保障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第三,投连险本质上仍属于保险产品。“投连险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但本质上属于保险产品。不要将新型人身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的收益进行片面化比较,更不要把保险产品混同与银行存款或者基金。”
第四,退保需谨慎。业内专家指出,“退保投连险,投资者需要承担大比例的退保费用,提前退保并不划算。在投保初期,会扣除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风险保费、手续费等费用。若在购买投连险后一两年就退保,将得不偿失,退保能拿回的钱一般只有所交保费的‘零头’。”
第五,关注保险条款,理性选择投连险。投资者在投保前要特别关注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犹豫期和退保等事项,充分阅读产品说明书,理解费用扣除,投资收益等情况。业内专家建议,“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连险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账户。在股市震荡的情况下,投保人可以根据投资市场的情况随时地进行账户调整。”
消费者在购买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进行购买。不能只看投资不看保障,因为最大的本质仍然逃不过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