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险种 - 月入过万家庭的理财育儿经
肖先生,33岁,太太,30岁,两人均在宝安某科技公司上班,有一个3岁的儿子。目前,房子现值90万,定期存款5万元,股票10万元,夫妻每月收入共计12500元,其中每月支出有:育儿800元,日用2500元,汽车800元,股票1000元,房子支出2500元,还有15年才还清的贷款,合计支出7500元,除去各项开支,每月余额5000元。
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记者了解到,目前,单位为肖先生夫妇都购买了
中国太平保险财规划师何章梅理分析:一个家庭的保险理财规划,要覆盖安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鉴于家庭和个人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不同,保险也要有所侧重。像三十岁左右的男性,组建的小家庭在慢慢进入成熟期,即使有了孩子,年龄也很小,工作与收入都趋于稳定。在事业的成长期,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者,一旦发生风险对家庭的打击最大,所以对家庭的经济支柱的保障要放在第一位。这个时候男性买保险就是在保障自己挣钱的能力,即使发生意外或者重大疾病,也能完成对家庭的责任。目前,肖先生夫妻月收入虽过万,但支出的占比也比较大,建议要开源节流,通过保险、债券及其他理财渠道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
养老规划要趁早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养老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何章梅表示,肖先生现在能想到规划养老问题,是对自己及家庭负责的一种表现。养老规划也要趁早,越早投入,收益越高。
在养老保险规划上,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假定肖先生选择太平金悦人生步步高养老计划,希望65周岁退休后每年领取一笔钱不低于65000元作为养老补充,每年交23410元,交20年。那么肖先生可以享受的生存金:33周岁投保后隔年保证领取5000元,领5次;43周岁后隔年保证领取10000元,领5次;53周岁后隔年保证领取15000元,领5次;63周岁后隔年保证领取20000元,领1次。按红利累计领取约67万元(高档),32万元(中档),24万元(低档)。65周岁后每年保证领取6.5万元,一直领到88周岁,一生总共可领取约349万元(高),239万元(中),169万元(低)。
另外,在化解养老压力上,肖先生也要合理运用其他理财工具分散风险,配置一些银行储蓄与债券,达到资产的稳健增值,确保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有力保障。
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补充很有必要
何章梅认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保险程序上,先保大人,再保孩子,大人是家庭经济的保障,撑着这个家。当下,社会保障体系在改革,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凸显出来,未来每对夫妻要对应4至12位老人,仅仅靠养儿防老或者国家负责到底已经不现实了。如果退休后仅靠社会养老保险,是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的。案例中,肖先生和妻子的保障都来自于各自公司提供的基本保障,也就是通常的“五险一金”,二人均没有投保任何人身保障类的商业保险。
她表示,如果只买社会保险,退休以后家庭和个人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举例说明,只买有社会保险的普通职工,退休以后,
何章梅建议,补充适当的商业保险非常必要。在家庭经济支柱的人身风险保障上,保额可以设计在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式,帮助家庭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保障系统。肖先生每月可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把年收入的20%用于人身保障配置,作为家庭经济支柱,肖先生的保障应重点针对意外、医疗及重大疾病风险。另外,2500元保障额度可以给肖先生夫妻共同建一个人身保险保障。夫妻双方可获得如下保障:1、寿险保障30万;2、重大疾病保障30万;3、意外保障50万;4、意外医疗2万;5、合计人身保障80万,夫妻共160万。
通过保险渠道储备教育金,可保证专款专用
在我国,孩子教育费用在家庭整体费用支出中占比很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为了让孩子未来接受到良好的综合教育,提前为孩子做好教育规划,准备好教育储备金,是一个刚性目标。通过保险的渠道为孩子储备教育金的最大优势在于强制储蓄,专款专用。
何章梅表示,在孩子的教育规划上,以太平阳光天使少儿教育保险计划为例,假定肖先生为宝宝选择该教育保险计划,年缴保费6613元,交至宝宝18岁。从18周至21周岁,肖先生的宝宝每年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到1.5万元大学教育金,以及增额红利12477元,合计领取72477元。25岁返还5万元创业金+红利13218元。合计63218元。
另外,从保单生效日后的第180天起,至25周岁之间,如若孩子发生保单上所列明的22种常见少儿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在确诊30天后,及时给付10万元重大疾病保险金。从保单生效日后的第180天起,至25周岁之间,如若孩子发生保险公司所列明的特种重大疾病,如小儿白血病,保险公司在确诊30天后,及时给付11.5万元,按照特种疾病保险金的230%倍赔付。
何章梅认为,尽管很多家长都有“宁可苦自己,也不要苦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供养孩子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消费进行合理的限制,不能有求必应,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为孩子储备教育金,不能简单的只从经济上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保障,更多的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这与为孩子储备教育金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