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研究 - 保险单一项目将上亿 私募产品发售难现一窝蜂现象
树立行业长期稳定增长回报的形象,吸引长期资金进入、改变以前销售策略,销售渠道不依赖银行柜台。上述三项方略正成为险资打造保险私募基金新面孔的法宝。
单一项目将上亿
“3000万的门槛是最低要求,一般情况下,应该在亿元以上”,一位险资权威人士透露。
按照
据悉,按照不到1%的手续费计算,亿元的规模每年手续费收入不到100万。因此,一般的保险私募基金产品规模,将不低于亿元水平。“否则,一年下来,手续费还养不起员工”,他表示。
算经济账的险资并不打算像以往那样,走银行渠道销售产品。“我们这样做也是可以更多返利给投资者”,有关人士解释。
由于是私募产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产品募集期间,可以自行或委托相应的销售机构推介产品,但不得通过互联网站、电视、广播、报刊等公共媒体公开推介。
目前,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申请发行的5只股票、债券、基金型产品,已按《通知》要求获得保监会备案。加上2006年已经放行的华泰、太保开展面向保险机构发行类基金投资产品试点,目前已有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私募产品。
不会出现一窝蜂现象
“私募产品发售很难出现一窝蜂现象,毕竟能真正干这活的公司不会太多”,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服务主业是参与金融竞争的现实选择,这是保监会主管副主席陈文辉一贯观点。他认为,“保险业参与金融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部分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开发带有理财特征的产品,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走向业外,发展成为高度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但不代表所有保险机构都能走这条路”。
而此前在
据悉,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把泰康“开泰稳健增值”当成股票炒作,收益率高的时候卖出,逢低再买入。目前保险业界有50多家保险公司成为其产品客户。
显然,以后好的保险资管公司可以挣大钱,不好的则可能被淘汰出局。
来自权威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末,行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近20225亿元,其中,传统险约8814亿元,分红险约8161亿元,万能险约3250亿元。从长远发展看,保险资金错配的风险还可能不断加大。
有市场人士预期,保险私募基金更青睐于长期资金的进入,利于险资的资产配置“复位”。
显然,险资私募基金最终能否在市场中独树一帜,与券商、信托、基金同台竞技,共享高端理财蛋糕,市场将用时间检验。
更多资讯请关注优孚保险网http://www.baode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