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行业研究 - 保险行业人员素质决定着保险行业发展水平

在当下的中国金融市场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是几大不可或缺的行业元素。但与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从业人员相比,保险从业人员总有说不出的苦衷,他们常常更加辛苦地工作,却拿着与兄弟行业无法比肩的薪水,被戏称作“金融民工”。闲来只能苦笑一声,而后继续思索下一份保单出自哪里。

不过,这些不够光鲜的经历终将会成为过去。与昔日如过街老鼠般遭人人喊打的境遇相比较,当下的保险业务员正走在一条通向小康的阳关道上。

近日,在与几个保险业内资深从业人员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满意和希望。一位在中国平安从业十余年的员工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推销保险时常常被当作传销之类的非法活动而遭人鄙夷,通常只有那些已经大病缠身的人才会主动找上门求得一份保险。而现如今,工作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最终愿景依旧是卖出一份保单,但却收获了更多的信任,工作变得容易了很多。尤其是,现在有更多的人开始主动咨询起保险的品种,而不是将保险当作万念俱灰时的最后一丝念想。

这其中固然是有金融市场日益繁荣、人民收入水平日渐上升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社会大众保险意识的强化带来的信任感骤增。

保险信任感的产生必然离不开其实用性。从前,保险销售人员多是专业素质并不高的社会闲散人员,在自己尚未明晰一份保险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就去推销产品,这中间必然掺杂着不实和夸张的介绍。而当风险来临时,实际所得与预期大相径庭,投保人自然就不再付诸信任。长此以往,保险的信誉从何谈起。

自去年以来,保监会加大力度整治保险行业的销售误导、致力于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笔者认为这是治标更治本的明智之举。要改善一个行业的环境,自然离不开上行下效,但基层展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仍旧是决定一个行业的未来是否能够通往光明的必然因素之一。

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即便是在欧美等成熟的金融市场上,保险也是靠保险从业人员主动展业来拓展业务,而不是像银行一样只需坐在柜台内就会有人上门存钱。这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在展业的过程中,不仅只是要一张会说话的嘴,更需要一个有容量的大脑,及一副实事求是的好心肠。

目前优孚想要改变这个行业,为大众提出更加便捷的投保方式,想要颠覆保险行业在大众的心理的地位,为大众提供一种新选择。所以优孚目前对自己的员工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最基本的学历要是在本科以上,在正式上岗前要经受长达半年的培训,确保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