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行业研究 - 实施顶层设计方案 为保险行业注入新鲜活力

顶层设计是目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热词,源自自然科学中系统工程学中的概念,本意是指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后来被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顶层设计已成为新时期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即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零散和碎片式的改革路径,对未来中国改革进行主动、系统性的谋划,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阻力、降低改革成本、推进改革实施。

伴随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复业、分业经营、对外开放、主体大量进入、竞争不断加剧、渠道和产品不断变化、监管日趋完善等重要历程。如今我国保险业已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依靠资金、网点大量投入的“跑马圈地”,依靠营销员制度大面积开垦初级市场,依靠银代渠道争夺“银行储蓄”的时代相继过去,粗放式发展过后带来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渠道发展不畅、行业形象不佳、发展定位模糊、市场增长乏力等瓶颈性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由发展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转变为“搭桥铺路”“挖渠引流”,按照中央和中国保监会的要求,更加注重对行业发展与监管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我们认为保险业顶层设计就是站在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回顾和总结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历程,重新梳理包括行业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找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通过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规划和实施,为保险业未来发展提供持续支持和永续动力,特别是围绕保险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做好宏观和系统设计。

一、政策引擎设计——切实完善保险业政策支持体系

保险在国家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社会保障领域的功能和定位,是保险业政策支持体系的核心。而保险产品是行业发展与其功能作用实现的载体,没有完善的产品服务载体支撑,无法形成保险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国家对保险的政策定位只能是“空中楼阁”。

作为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险转移工具,在某种程度上保险对社会公众具有“半公共产品”的属性,在世界各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中,政府政策支持都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制度红利”。

近几年,我们越来越焦急地面对保险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如新型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雷同且竞争力不足,养老、年金、健康险与社保部门提供的税前扣除、国家补贴的公共产品未能形成优势与互补,这也是导致近两年寿险业增速放缓、增长乏力的根本性因素。由此造成即便是再强有力的营销手段,最终保险的发展空间仍将受限,连带产生误导消费等一系列风险和问题。为此,保险业顶层设计要建立与保险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品竞争力。

顶层设计必须围绕产品竞争力这一核心,开展政策引擎设计,为乏力的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持久的动力。

1.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协调与设计。重点围绕养老、年金、健康等保险业特有的产品,在企业营业税减免、个人购买保险税前扣除、个人所得税递延、遗产税设计等方面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公民、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风险保障计划,以真正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不断高涨的社会福利预算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提高保险在个人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例,提升消费意愿、将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和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促进融资结构改善、服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参照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建立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的经验做法,争取国家在农业保险、地震等巨灾保险领域,建立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下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工作,充分调动和借助市场力量,参与和完善多层次的国家风险保障体系,而不是国家永远作为最后买单者,真正发挥保险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经济补偿作用。

3.加大金融监管政策支持和协调力度。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深化保险业改革,支持保险业集团化、综合化经营的探索、发展与规范,发挥保险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主要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稳定器作用。进一步放宽保险投资渠道,培育债券、基础设施等重点投资项目,优化保险实现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实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在偿付能力监管政策上注意支持保险企业集约化的资本金管理,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资本金占用、提高资本金使用效率。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http://www.baodehao.com/study/。买保险,上优孚。优孚保险旨在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以最贴心的服务、最便捷的投保方式,为您提供最具品质服务,让您买的省心、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