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中国权威专业保险服务平台

行业研究 - 转型进入“深水区” 保险业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经过2012年调整与改革,2013年中国保险业已进入转型改革的“深水区”。在这关键的时刻,保险业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了哪些实际性的建议?哪些成为了焦点?哪些又将是这一轮改革的风向标?

“环责险”呼声最高

从去年夏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始被雾霾天气所笼罩。随着这一波雾霾旷日持久地扩散,PM2.5(细颗粒物)一词逐渐走进老百姓视野。而就在两会正开得如火如荼之际,媒体爆出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源保护区中陆续打捞出死猪事件。

今年两会,从各界代表议案来看,环境污染问题广受关注。保险业人士也将目光聚焦到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杨超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保监局局长左绪文都建议加快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简称“环责险”),适时出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专门法规,将其提升到和交强险一样的地位。

吴焰在提案中指出,投保人逆选择道德风险、缺乏法律保障体系、无统一赔付或处罚标准等是造成环境污染保险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大力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就是一项把市场手段运用到环保领域的有益尝试。”左绪文认为,发展环责险有四大意义:一是能促使商业责任保险与环境保护管理相结合,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转嫁企业风险,补偿事故损失,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二是能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三是能帮助政府部门排忧解难,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四是能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数据库,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透露,保监会正在研究以重金属污染防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不过,由于该项险种涉及较多技术环节,推进时间表尚未确定。未来我国将参照发达国家标准拓宽强制性保险产品范围,提高企业社会责任。”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环保部和保监会就一直高度关注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的问题。两会召开前夕,环保部和保监会联合推出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涉重金属企业”等高危行业启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目前,我国只有交强险是强制性险种,而很多国家强制性保险的面要更广一些,并且也有相对成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种。李克穆表示:“该推出就推出,但需谨慎。我国设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时,应结合本国实际,按照保险业的规律来办。”

而对于责任险“强制推行”,各界人士看法不一。江西保险学会特邀研究员、江西中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海波认为,当前我国可以采取“市场引导”与“强制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也就是说,并不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但那些可能给环境造成高污染的企业则不例外。

城镇化“生长痛”引关注

城镇化建设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但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矛盾也日益凸显。

“地方财政收入在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成本面前捉襟见肘,失地农民因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难以将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拉动内需,这些都将影响城镇化的效果。”杨超认为,商业保险作为农民在脱离土地等传统生活保障依托之后的一种新保障手段,伴随城镇化的居民财富增长所需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为城镇化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的一种资金来源,可以帮助解决以上难题。为此,他还提出了三点详细的建议。

一是建议保监会协调相关部门,在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理赔、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鼓励保险公司经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保险业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意外、养老、医疗、生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保障,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二是建议农业部会同保监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支持保险业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产品,有效化解、转移土地集中耕种、种养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三是建议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有实力的商业保险企业投资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允许保险企业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创新股权投资产品,发展夹层基金和FOFs(基金的基金)等,一方面缓解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水平。

“城镇化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今天所讲的城镇化不再是钢筋水泥再堆出一个城市出来,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是人的城镇化。”太保集团董事长高国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城镇化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大量人口从无固定收入到有固定收入,消费升级,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的需求也会增长。

在1月份的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提到,城镇化带来2-3亿人进城,将成为保险新的服务主体。

有研究报告显示,城镇化率上升1%,保险密度提高5%。若2020年城镇化率从目前的51%上升至60%,则目前寿险市场可扩大85%。

养老保险是块“大骨头”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在近年来一直是热点话题。而废除广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更是呼声再起。

如今,养老金双轨制已成为特权的象征和不公平的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75.4%的职工养老金低于2000元,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却都高于4000元。其中,在2011年8月,被访者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万元,相差50倍。

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谈及养老金双轨制时表示,人社部正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于这方面的改革,我们知道公众有很多的反映,我们一样也很着急,但这次一定要力争改革成功,不能做‘夹生饭’,半道又退回来了。”

对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问题,杨超建议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合并,最终过渡为以统筹账户为基础、现收现付制基本养老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侯外林在提交的《关于开展个人延税型养老金投资账户试点的提案》中指出,像广东、上海等有条件省市可以借鉴美国个人退休账户有关做法,试点个人延税型养老金投资账户,推出个人养老金投资账户,有利于推动“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化。

而针对养老金空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利用国有资产弥补基金缺口,通过“费”改“税”,用税收强制性特征保证养老金足额征收。

保险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之于人们,不仅仅可以当人们受到损失时,偿还人们的经济,还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起到强大的补偿作用。